果然,趙家異軍突起后,討論他們家的聲音都少了很多。
宋書玉樂得自在,悶聲發大財。
但這可苦了宋建國。
對于大隊里的這些事,宋建國早有耳聞,他有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但底下的人不買賬啊。
有些悄悄找他舉報說趙宋兩家割資本主義尾巴,應該抓起來。
他當時就訓了對方一頓,以趙宋兩家都是代貧農,根正苗紅為由,駁斥了對方。
本以為這事也就過去了,反正現在也管得比較松散,哪個公社沒幾個擺攤的
可沒想到有人竟將這事捅到了公社,還寫了舉報信。
宋建國坐在公社辦公室里,拿著舉報信問公社書記“楊書記,這舉報信是誰寫的啊污蔑,不屬實。趙家宋家往上數好幾代都是貧農出身,成分絕對沒問題,現在自己做點買賣賺點錢補貼家用,也沒有剝削任何人,這哪能是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呢而且宋家還是烈士家庭,宋家父子都是為國犧牲的烈士,他們家幾個女人都是烈屬,這些年孤兒寡母的很不容易。楊書記,咱可不能寒了烈士的心啊。”
“建國,你別緊張,我叫你過來就是了解了解情況,沒有怪罪的意思。”楊書記哈哈大笑說。
宋建國摸不清楚他到底什么態度,便說“原來是這樣啊,楊書記,是我太著急了,我跟您賠不是。您想了解什么,您盡管問。”
楊書記開口就問“趙宋兩家做買賣,一個月真的能賺幾百塊”
“楊書記,這種事我哪知道啊。不過我想應該賺不了那么多,一個麻花幾分錢,一張手帕一毛錢,還有扣除掉本錢,一個月得好幾千才能賺上百塊吧。”宋建國有意替兩家說好話。
楊書記點頭“這倒是。聽說趙家的糧食和油是在鄉下挨家挨戶買的,那宋家的布呢他們做這么多的衣服手帕,布料是從哪兒來的”
宋建國明白了,楊書記這是有備而來。他打著哈哈“楊書記,這個我還真不知道,我回去問問。”
楊書記深深地看了他一眼“建國啊,最近擺攤這事弄得咱們公社人心浮動的,要是耽誤了生產,這可不是什么好事。你是老同志了,可不能輕易犯這個錯誤啊。”
宋建國只能說“楊書記,我知道了,我這就回去讓他們收斂點,不能耽誤了上工。”
楊書記點點頭“你是老同志了,我還是信任你的,這事要處理好了,千萬不能給咱們公社帶來什么負面影響。”
“是,楊書記放心。”宋建國只得先應下。
本以為話說到這里就結束了,但誰知道楊書記話音一轉,忽地又說“對了,建國,聽說你們大隊搞了個刺繡小隊,幫縣里的廠子加工,你們這是準備辦社隊企業”
社隊企業最早是在五十年代提出,當時很多鄉村的一部分磚瓦窯、油坊等紛紛折價入社,隨后一部分土紡、草編、挑花等家庭副業也一并組成生產小組,加入社隊企業。
五十年代是社隊企業的發展高峰期,但進入六十年代,隨著經濟困難局面的加劇,社隊企業紛紛解散沒落,現在整個紅云公社就只剩一個磚窯廠,職工9人。
宋建國連忙擺手“楊書記,刺繡小隊總共就12個人,訂單也不穩,沒活的時候都要去上工,說不定哪天沒單子就直接解散了,這哪能成立社隊企業啊,就是個加工小隊。”
楊書記笑得有些意味深長“建國啊,你這就是謙虛了。12個人,比磚窯廠還多了3人,規模可不小,也不是不能想嘛。好好干,我看好你。”
“謝謝楊書記,我們一定努力。”宋建國臉上堆著笑容。
回到隊里,他就直奔宋書玉家。